4大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有多高?
2020年,中国大陆首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销售市场,市场规模达到了187.2亿美元(约1220亿元),同比增长39%。
而2021年一季度,中国大陆的销售额为59亿美元(约377亿元),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5亿美元,同比增长了69%,排名全球第二,仅次于韩国。
为何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需求这么大,原因就在于这几年中国大陆不断地发展半导体产业,特别是在晶圆制造领域。
而晶圆制造的重点就是设备,一颗小小的芯片在制造的过程中,需要用到几十上百种设备,几百道工序,所以随着大陆产能的提升,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,也是一路猛增。
而在这几十上百种半导体设备中,有4种设备占比最高,分别是光刻、刻蚀、薄膜沉积和过程检测,大约占所有设备成本的74%左右,其中光刻占比约为21%、薄膜沉积类约为22%、刻蚀为20%、过程检测约为11%。
那么这4种最重要的设备,国产化率究竟有多高呢?近日云岫资本发布了《2021中国半导体投资深度分析与展望》研究报告。报告中对这些设备进行详细的分析,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情况。
如上图所示,光刻机的国产化率目前低于1%,过程检测设备国产化率大约在2%,而刻蚀类大约在7%,薄膜沉积类大约在8%。很明显,这4大重要设备,国产化率都非常低,特别是光刻机、过程检测类,甚至在2%以下。
而按照之前机构的数据,2020年整体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,可能只有6%左右,已经严重影响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了。
可见,提高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,接下来将是中国芯片产业链的重中之重,因为如果这些关键设备全靠进口,别人随时都可以卡着你的脖子,没有设备,再强的芯片技术,也生产不出芯片来,可以说提高国产化这一关,是非过不可的,没有可退之路。
本文来源网友上传,不代表hdxin.com蝴蝶芯城立场,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
热门资讯
- MAX32670是一款超低功耗、高性价比、高可靠性的32位微控制器,在实现复杂的传感器处理设计的同时不会影响电池寿命
- MAX32550嵌入式安全方案采用多重先进的物理安全机制保护敏感数据,提供最高等级的密钥存储安全保护
- MAX28200是一款低功耗、16位MAXQ®微控制器(µC),设计用于智能电话和消费类电子等低功耗应用
- DS5003安全微处理器集成了最先进的加密功能,包括一套专门设计的安全机构,能够抵御各种级别的威胁,包括监测、分析和物理攻击
- ADUCM331集成了所有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对12 V电池参数(如电池电流、电压和温度)进行精确智能监控、处理和诊断等必需的功能
- ADUCM350是一款可配置的阻抗转换器和恒电位仪,具有电流和电压测量功能,适合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
- ADA4558 是用于桥式传感器的完全集成的传感器信号调节器 IC
- ADUCM320具有低功耗ARM Cortex-M3处理器和一个32位RISC机器,峰值性能最高可达100 MIPS
- ADUCM363自带一个片内32 kHz振荡器和一个内部16 MHz高频振荡器
- ADUCM3027微控制器单元(MCU)均为集成电源管理的超低功耗微控制器系统,可用于处理、控制和连接